加密货币,也叫数字货币或虚拟货币,是一种运用密码学技术来保护货币交易安全,并不受中央银行监管的新型货币。最出名的加密货币是比特币,其背后的技术是区块链。加密货币的交易相对匿名,可用于非法交易,如洗钱、恐怖主义等,同时也具有很高的风险性。
加密货币作为新型货币,其运作模式与传统货币不同,使得监管机构无法通过传统手段对其进行调节管控。加密货币市场存在着欺诈、价格操纵、投机等问题,有可能带来社会危害和金融风险。因此,加密货币监管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,旨在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维护金融稳定。
中国对加密货币的监管始于2013年首次公告禁止银行与比特币交易平台合作,之后不断加强监管力度,一度造成比特币价格大幅下跌。2017年底,中国政府再度发文明确禁止ICO和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运作,推动整个加密货币市场回归理性。2019年政策更趋明确,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发也在加速推进,预计将在未来实现数字人民币上线。
中国的加密货币监管单位主要包括人民银行、工商总局、公安部等多个部门。其中,人民银行作为中国最高金融监管机构之一,在加密货币监管中具有决策权、督导权和惩处权,主要职责包括:
中国在加密货币监管中采取了多种措施,包括:加大监管力度、整顿市场秩序,排查庞氏骗局、洗钱等违法行为,同时,积极培育区块链等新技术,通过推进数字人民币的研发,实现数字货币的可控与安全,推进监管政策和技术手段协同应用。2021年,人民银行发布《关于加强银行和支付机构加强加密货币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》,对银行和支付机构从业人员及机构对加密货币风险进行了明确规定。
中国在加密货币监管上的角色将持续加大。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普及,未来可能会出现更为微观化、个性化、聚合化的货币形态、金融服务方式以及新的客户需求,加密货币市场也将复杂多变,监管机构将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和提高监管能力,不断完善和加强监管政策和技术,同时防范风险,维护金融稳定与安全。